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消息,因无重整可能,长沙中院已裁定其破产。这一事件标志着 Jeep 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彻底退出。
广汽菲克的衰落不仅是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,也是多重其它因素叠加的结果。从产品层面看,Jeep 车型长期存在质量问题,如自由光 "烧机油"、指南者变速箱顿挫等,导致用户口碑崩塌。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广汽菲克旗下车型常年位居质量投诉榜前列,"不是在修车,就是在去修车路上" 成为车主自嘲的口头禅。在电动化转型上,广汽菲克更是严重滞后。当比亚迪、蔚来等品牌电动车型密集上市时,广汽菲克新能源产量竟为 0 辆。这种战略上的迟缓使其错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。
此外,股东内耗也加剧了广汽菲克的困境。Stellantis 集团与广汽集团在技术路线、市场策略上长期争执,导致产品更新缓慢。十年间,广汽菲克中方、外方总经理轮番上阵,平均任期不足两年,战略无法延续,团队士气涣散。此外,双方在电动化转型、股权分配等问题上的分歧,最终导致合资公司陷入僵局。2022 年,双方协商终止合资关系,广汽菲克随之步入破产程序。
广汽菲克的破产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深远影响。其核心资产长沙工厂的土地、厂房和设备经过五次拍卖均未能成交,最新起拍价已降至 12.26 亿元,但仍无人问津。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债权清偿面临重重困难,部分经销商已发起维权行动。广汽集团虽预留不超过 2 亿元专项费用用于员工安置,但一线工人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。
乘联会数据显示,主流合资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已从 2020 年的 51.1% 降至 2024 年的 40.2%,燃油车优势不再。"技术换市场" 模式失效,合资车企面临严峻转型压力。与此同时,比亚迪、吉利等本土品牌凭借电动化、智能化及快速响应能力,在中端市场强势抢夺份额。
广汽菲克的破产可谓是传统合资模式在电动化浪潮下的必然结果。当 "情怀" 敌不过质量顽疾,当 "合资光环" 掩盖不了战略迷失,或许结局早已注定。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